青光眼
Glaucoma
Glaucoma
1.複雜性青光眼之診斷及治療:包括急、慢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或次發性青光眼之治療及手術。
2. 青光眼手術:包括青光眼虹彩雷射,青光眼睫狀體雷射。青光眼小樑切除術、青光眼引流瓣膜植入及青光眼病患之小瞳孔白內障手術。
成員
姓名 | 職稱 | 專精項目 |
陳賢立 | 顧問級主治醫師 | 白內障手術, 青光眼診斷及治療, 青光眼雷射, 青光眼手術, 眼科高階健檢 |
沈素琴 | 主治醫師 | 白內障手術, 青光眼診斷及治療, 青光眼雷射, 青光眼微創手術, 青光眼手術 |
李泳松 | 主治醫師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眼科主任) |
顯微白內障手術、各式青光眼雷射、青光眼手術(小樑切除術、小樑切開術、複雜導管植入、XEN微創導管植入) |
鄭毓郡 | 主治醫師 | 白內障手術, 青光眼診斷及治療, 青光眼雷射, 青光眼手術 |
葉柏漢 | 主治醫師 | 白內障手術, 青光眼診斷及治療, 青光眼雷射, 青光眼手術 |
醫療內容
新技術亮點
青光眼患者需要長期控制及監測眼壓變化。過去多以藥物為主要治療, 較後期眼壓無法以藥物控制才會考慮雷射或手術。但近年發展的選擇性小樑網雷射成形術,對組織的破壞性較少;手術的部分也多了微創青光眼導管。對於較早期及中期的青光眼病患,能提供更多客製化的選擇,可以採用更為安全有效的方式來降低眼壓,同時能減少點藥的副作用與不便。
目前長庚醫院提供以下較新型的檢測及治療方式供病患參考及選擇:
SLT用一種特定波長雷射照射小樑網造成孔洞的效果,並且引發一連串小樑網的化學及生物變化,使通透性增加。此雷射僅能被特定色素的組織(色素性小樑網)所吸收,能量不高且相對不需擔心其他周遭組織的破壞。
近年發表在Lancet的大型研究指出,對於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或高眼壓的病患,SLT可以為安全的“第一線“治療。其免除了一般第一線眼藥水的副作用及眼表層傷害,且有效減輕長期醫療負擔。
小樑微導流支架是一個以鈦金屬製造的眼內支架,對於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的病人,可於小樑網上建立一個直接通往Schlemm氏導水管的通道,使房水能直接排往Schlemm氏管以降低眼壓。iStent微導流支架可於白內障手術時同步置放,加強眼壓降低的效果。近幾年的研究也指出: 在已開過白內障的青光眼病患,單獨放置iStent微導流支架依然可另外再有效地降低眼壓。
Xen微創青光眼引流手術可應用於無法以眼藥水或雷射達成有效眼壓控制且未接受過青光眼手術的病患。
相較於傳統青光眼手術,此手術不需切開結膜或鞏膜,傷口極小。僅需由前房植入細小的微軟管,大幅減低術後傷口的照護麻煩及不適。但其只適用於未接受過手術及結膜健康的患者,並且後續可能還需要進行調整手術。
青光眼引流瓣是一個指甲大小的過濾裝置,放置於結膜下方,可將前房的房水導引至結膜下方吸收,其引流及控制眼壓的效果比傳統小樑切除手術更佳。青光眼引流裝置適用於藥物或雷射控制不佳,且傳統的小樑切除術失敗後的病人,或可用於小樑切除手術較容易失敗的新生血管或葡萄膜炎等造成的青光眼。
新型的Paul引流裝置(Paul glaucoma implant, PGI)是一個無瓣膜設計的青光眼引流裝置,其導管較傳統引流裝置更為細小,能減少在前房對角膜的傷害,且較能調控初期的引流速度。另外,其設計大小及形狀能增加引流至結膜下的面積,並且減低術後複視的副作用。
青光眼具有遺傳性。雖大部分的青光眼為偶發性突變造成,但遺傳的青光眼仍佔了13%以上。隅角開放型的青光眼患者,其直系血親得到青光眼的機率是常人的9倍以上,因初期青光眼症狀不明顯,定期篩檢成為避免失明的必要措施。而對於婚前及孕前的基因篩檢亦有疾病防治的重要意義。
針對已經診斷為青光眼的病患,基因檢測能辨認突變位點,幫助預測病患的預後即擬定治療方針。病患的直系血親家人也能依不同的基因預後,決定後續的追蹤時程。
長庚醫院提供完整的眼基因檢測平台,尤其對於年輕型的青光眼患者,若基因檢測辨認出特定的突變位點,醫師可參考過去曾發表過的文獻報告,與病患討論更完整的治療建議及追蹤方針。
未來發展方向
青光眼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希望同時控制眼壓但降低點藥次數以及副作用。多種藥物方式及手術皆在發展中,雖然台灣尚未上市,仍可期在未來能有更多武器能精準控制眼壓,並且讓病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另有目前在人體試驗中的項目舉例如下: